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教育部公布「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教育部公布「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教育部公布「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後,希望不是紙上談兵,而能具體落實,推動國際教育,因此,規劃「課程發展與教學」、「國際交流」、「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國際化」等四個面向,全面推動中小學國際教育,慢慢出現成果。

外界誤以為國際
教育只是國際交流,國際教育是少數菁英學生或中產階級學生的專利,事實不然,教育部在推動中小學國際教育之際,即特別注意倡導國際教育議題融入到學校課程中的重要性,使國人能對國際教育有一清楚的認識,並實際提供學校教師國際教育如何融入中小學課程的做法與可利用的資源,讓學生在教室,就能開展國際觀。






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PDF檔案下載:(842KB 請稍候)
http://www.williamschool.com.tw/download/20120826-williamschool-international.pdf


教育部國際教育白皮書與大綱PDF檔案下載:(9179KB 請稍候)
http://www.williamschool.com.tw/download/20120826-williamschool-international-2.pdf


中小學國際教育網站 – 國小、國中、高中、高職、國際教育教材範本網站:
http://ietw.moe.gov.tw/GoWeb/include/index.php?Page=1-3-3


四面向、五計畫 推動國際化


「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規劃從四大主面向推動國際教育,預計自101年起至110年止,以「由下而上」(bottom up)的概念協同各縣市推動中小學國際教育

學校因地制宜,訂定具學校特色的國際教育計畫,並得向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提出計畫補助的申請,真正務實地以學校本位推動國際教育,落實向下扎根的工程。

相對於由下而上的模式,「中小學國際
教育白皮書」的另一重要特色是「由上而下」推動中小學國際教育計畫。


教育部將有步驟、有組織、系統化地協助與支援中小學國際教育的推動,包括:


1.成立國際教育中心,積極研擬規劃各項工作,著手開發建置國際教育資訊網,協助中小學國際教育的整體規劃、協調、行政支援、宣導、推廣、諮詢、進度管控及績效評估。


2.辦理國際教育教師專業成長計畫,規劃及執行國際教育師資的開發、培訓及相關工作。如舉辦國際教育教師專業知能成長研討以及專業社群計畫,帶領學校檢視與研擬學校本位的國際教育計畫。


3.辦理國際教育海外參訪計畫,規劃及執行遴選教師與教育行政人員,赴海外參訪及成果發表工作。


4.辦理國際教育課程發展計畫,規劃及執行國際教育課程發展、教材研發、培訓與推廣工作,其中包括研訂各階段中小學國際教育能力指標、研發各階段中小學國際教育資源手冊、依高中職、國中、國小教育階段等,研發國際素材及國際議題融入各科/領域的教學模式與策略,並辦理教師培訓。


5.建置國際教育資訊網計畫,蒐集並推廣國外的國際教育資料與訊息,規劃與執行國際教育績優獎遴選、頒獎、推廣工作。


配合「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的公布,教育部相關協助與支援計畫也已展開,形成了教育部、學者專家以及學校三方攜手的合作模式,以期實現從政策到執行的可能性。

國際觀融入
教育 芬蘭的作法值得借鏡


芬蘭學生在國際重要的評比測驗中,常位居世界第一。在2009年的一項國際公民素養調查,這份調查問卷有許多關於全球公民的議題,芬蘭的國中生在38個參與國中也排名世界第一,究竟他們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國際觀?原來他們將國際教育全面融入到課程中,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國際觀。


例如,芬蘭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本中,出現了中華民國的國旗。原來教科書編寫者挑出四個國家的國旗,讓學生計算當中紅色面積所佔的比例,上面寫著「Taiwan」的國旗即是其中一面。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邊算數學邊認識臺灣、接觸世界。 很多人認為數學與國際教育的關係不大,但是芬蘭的數學教科書實例正好打破我們的迷思,這種作法,相當值得參考。


任何課程改革如果只靠個別老師的附加式課程,成效都相當有限,國際教育的推動也是如此,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融入模式,最能展現學校的特色。因此,建議學校組成課程與教學推動小組,全面進行學校推動國際教育的優劣勢分析,接著透過國際教育目標檢視學校目前國際教育實施現況,有哪些既有成效,又有何需要加強之處。透過團隊討論,擬定學校本位推動的目標並確認國際教育未來推動方向,可包括目標整合、策略調整或跨大區域等。


國際教育並非新議題,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十大基本能力,其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就是國際教育的目標,因此,在既有的課程中已經有國際教育的內容,透過與其他學科的連結與整合,讓學生有系統的從不同學科觀點探究國際議題。

國際
教育課程主題軸 多面向連結世界


除了既有課程中的國際教育主題,還有哪些重要的國際教育主題呢?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行課程融入相關議題研究,歸納出國際教育課程主題軸,分別從「文化學習」、「全球議題」與「國際關連」三大主題面向發展出多項課程主題軸,提供教師參考。


「文化學習」課程主題軸,在於培養學生以多元觀點深入瞭解己文化與異文化的發展與改變歷程,引導學生評估文化中的主要事件和發展趨勢,比較不同文化的多元觀點;以及培養學生具備跨文化的理解與溝通能力,辨識文化的共通性與差異性,使學生具備文化詮釋、欣賞與批判的多元文化識能。


「全球議題」課程主題軸,在於培養學生關心全球重要議題,瞭解議題的核心概念,能分析議題之間的相互關連性,能容忍全球議題的不確定與模糊性,以及培養學生具備全球公民意識與行動力,有能力提出解決全球議題的方法並身體力行。


「國際關連」課程主題軸,在於讓學生瞭解無論文化學習或全球議題,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文化與文化之間、議題與議題之間、文化與議題之間都是有相互關連性的,我們可以從時間、空間等面向探究全球化對這些議題的影響。例如分析個人行動對社區、國家及全球的影響,辨識全球問題與在地社區、國家的關連性。


國際教育資源手冊 提供更多教學創意

除了歸納主題軸提供教師參考之外,為了提供中小學教師豐富的國際
教育教學資源,以利推動國際教育課程融入,教育部委託編寫「國際教育資源手冊」,邀請教學現場教師共同研發,希望透過資源手冊激發更多教學創意,帶動更多教師投入國際教育融入課程的重要工作。


依據學習階段,分別發展國小版、國中版、高中版與高職版,每個版本都包含理論篇與實務篇,理論篇包含教育部的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國際教育基本概念、國際教育能力指標、課程主題軸與事例說明、課程融入模式與原則。實務篇則提供豐富且多元的教學方案,這些教學方法是現場教師依據其教學經驗轉化,強調以學生為本位、主題深化與教學方法多元的課程設計,各方案都詳細說明課程主題、對應的國際教育能力指標、教學活動架構、教學流程、評量方式、學習單與補充資料等。部分方案如已進行教學,也納入教師的教學成果分享。此外,實務篇亦提供國內外重要的國際教育資源網站介紹,希望從多元面向提供教師豐富的教學參考資源。


中小學國際教育融入課程資源手冊已提供在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資訊網課程發展與教學教材範本內,有興趣的讀者皆可自行下載參考,教育部也歡迎全國的教師在此網站提供自行研發的教材,藉由分享激發教學現場更多有關國際教育教學創意。


◎願景:「扎根培育21世紀國際化人才」


◎目標:瞭解國際社會、發展國際態度、培育具備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全球責任感的國際化人才。


◎三個核心理念
一、以
學校本位為基礎,提供教學資源及行政支援。
二、以融入課程為主軸,加強縱向連貫與跨科統整。
三、以支持基層為重點,落實中央地方雙向推動機制。


◎主要策略:深度與廣度並重
一、加強國際
教育的深度:學校本位、四軌並重
學校本位推動國際教育,強調從融入課程、國際交流、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國際化四個面向同時進行,以扎根課程,落實教學並深植校園,


二、增進國際教育的廣度:全球視野,擴大向度
為培育寬廣的全球視野與厚實的國際能力,必須同時從地理區域上及國際知能上擴大學生的學習向度。


◎次要策略:資源統整與支援系統


一、建制推動機制:規劃全國行政支援系統
(一)成立「中小學國際
教育指導會」
(二)成立工作協調小組
(三)設置中小學國際
教育中心
(四)協調各主管
教育行政機關設置專責單位及人力
(五)鼓勵中小學成立國際
教育推動組織


二、整合推動資源:平衡區域資源落差
(一)經費資源整合
(二)人力資源整合
(三)社區資源整合
(四)落實弱勢關懷


三、進行全面品管:建立成效指標及諮詢管考
品質確保的具體做法包括以下三項工作:
(一)建置中小學國際
教育資料庫
(二)建立成效指標
(三)建立諮詢及管考機制


◎中小學推動國際教育計畫(由下而上推動)


一、學校辦理國際教育課程與教學發展計畫
二、
學校辦理國際交流計畫
三、
學校辦理教師專業成長計畫
四、
學校辦理學校國際化計畫


教育部協助及支援計畫(由上而下推動)


一、國際教育中心計畫
二、國際
教育教師專業成長計畫
三、國際
教育海外參訪計畫
四、國際
教育課程發展計畫
五、國際
教育資訊網計畫
六、國際
教育績優獎計畫


◎展望:
一、加速國際接軌的腳步
二、孕育和諧多元文化社會
三、提升新世代人才品質